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之——“获奖大户”浙科社背后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3-11-28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充分的时间、顶尖的专家和优秀的编辑队伍打造图书精品,几种图书先后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去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一亿元……

本报记者 吴重生 通讯员 肖真

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有两种图书获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一种获提名;该出版社一种图书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五种图书先后入选第三、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2011年,《农作物重要病虫鉴别与治理原创科普系列彩版图书》更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图书数量之多,名列全国出版社前列。

一家地方科技出版社,面对传统出版的深刻转型和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不但成为名符其实的获奖大户,而且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12年销售收入和利润比2010年增长52%,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一亿元。预计2013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3亿元。

“舍得花几年时间做一本最专业的书”

我们一直鼓励编辑不要急躁,要舍得花几年时间做一本最专业的书。科技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只有做到专业,才能赢得市场。社长吴明华的这句话是浙科社精品不断的思想之源。

20132月,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揭晓,浙科社出版的《汪忠镐血管外科学》榜上有名。责任编辑胡水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这本书从选题酝酿到最终出版发行,历经了5年时间。早在2005年,我在其他图书的编辑工作中,就不断接触到一些关于血管外科学的资料。通过不断研读这些资料,我深深意识到,血管外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未来几年将是我国血管外科学发展的持续上升阶段。基于这样的判断,胡水把出版一本血管外科学专业的图书作为一个储备选题报到社里,并将作者目标锁定了中国血管外科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而约稿的过程并不顺利,因汪忠镐院士工作繁忙,从2006年第一次去北京拜访不遇起,经过了近一年时间,胡水才算第一次见到汪院士的面。从2007年开始,历经3年无数次的沟通、修改、编辑,《汪忠镐血管外科学》于20109月终于正式出版。

类似于这样的出版故事,在浙科社还有很多。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对所属出版单位的重点项目扶持政策是按照一定的册数核算直接成本给予资助。浙科社借此东风鼓励编辑大胆提出选题想法,把一些暂时出版条件不成熟的选题列入储备库候选。目前该社已经建立起数百种备选选题,为图书出版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行业内最顶尖的专家密切联系

不仅要有充分的时间打造精品,还要依靠丰富的专家资源创造精品。

2013511日,第12届全国整形美容外科学术大会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开幕式上,收录近千万字、4000余幅插图的《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第一辑揭开神秘面纱,震惊四座。浙科社出版的《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第一辑和第二辑分别被列为2012年度和201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这部被誉为行业字典的《全书》汇集了国内整形美容外科学各学科泰斗级人物,是国内首部整形美容外科学实操大全。

我们一直主张,编辑一定要成为专业领域的百事通,要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了解各个专家的风格特点,并与行业内最顶尖的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吴明华说。

《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项目组负责人宋东告诉记者,初期的时候,为了能与行业内各学科的权威专家取得联系,项目组的编辑们各显神通,有些编辑看到全国性行业会议经常有一线专家出席,就不请自来,主动去蹭会,一方面获取最先进的行业知识,一方面和与会专家频繁接触。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了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资源。

多年来,正是靠着在各个出版项目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外部专家资源,确保了浙科社所出版的各种科技类图书在专业上都处于同业领先地位。

对编辑外出培训申请一律绿灯放行

什么才是一家出版社赖以生存的根本?人才,人才,还是人才。吴明华介绍说,近年来,浙科社始终把人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科技类出版社对编辑的专业要求是双重的,既是出版行业的行家里手,也应是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士。为了确保人才队伍的充实,浙科社坚持解放思想,多渠道引入人才。

在新人招聘上,根据计划瞄准专业高校人才,严格考录制度,层层筛选,确保挑选最有潜力的新人进社。近年来,新进编辑全部具有国内重点高校硕士学位,并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

在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上,不拘一格,大胆聘用了一批已经在行业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人才,为专业图书出版和行业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鼓励员工成为科技领域的专才、通才,以便与作者很好地对接、互动,浙科社鼓励员工参加各级各类专业会议和专业培训,费用由单位报销。一句话,只要编辑提出外出培训或开会申请,领导一定开绿灯放行,并且提供财力、物力方面的保障,开会培训费用不计入成本考核。吴明华如是说。





浏览量: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