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双减”,用“心”与孩子一同成长

发布时间:2021-08-25

       国家强有力的“双减”政策出台,家长群时不时炸出各种的推文,北京优质学区被打通摇号入学,上海小学阶段只考语文和数学,天价学区房降价了……

       新学期即将到来,小编今天想跟父母们探讨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培养和提升创造力、学习力和专注力的问题。此轮的“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减轻孩子的学业压力,去教育中心化,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名师、名校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培养个性化的孩子,发现孩子的禀赋,顺应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的特长教育是差异化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难道普娃就不能获得成功,就不能有好的未来发展?让我们把孩子从繁重的课业和培训中解脱出来回归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

       以前孩子常跟我提想养小动物,周末想去观鸟、晚上想去抓虫子,我总是会跟她讲别人都在学习,你怎么能老想着怎么玩……当孩子说她就是想试试看柠檬片是否真的能够诱捕到小飞虫;蜻蜓和豆娘究竟有什么区别的时候,我一直反思,用自己固有思维方式去限制孩子的思维和行动究竟是对还是错。孩子的所思所想来源于哪里?不就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嘛!他们的绘画、写作的作品不就就是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嘛!好奇心是激发孩子探索世界的内驱力,这不正是家长们求而不得的创造力和学习力吗?

       女儿同学的姐姐是全科免试生,屡屡在国际象棋杯赛中获奖,她妈妈上学期期末非常纠结,还在家长群里跟大家探讨,姐姐进入小学高段后下棋和学业有冲突,她是班里唯一一个没有报学科培训班的孩子,妈妈就想新学期缩减每周下棋的时间去给孩子报学科类培训,姐姐不愿意……

       我很理解这个妈妈,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学习资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业余时间有限,为了保证学业,第一个砍掉的肯定是兴趣课。说实话,孩子本身学习效率很高,课内的知识都已经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去培训班就是教育内卷,妈妈在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我经常推荐朋友去读《他日归来——钱学森的求知岁月》家庭教育这一章。钱学森的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跟家庭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妈妈给了他传统文化的熏陶,父亲找了很多的老师带着他摸虾捉蛇,还教会钱学森自己动手制作标本。钱学森的艺术修养很高,会吹管弦乐,喜爱摄影,懂得美、欣赏美,才能发现美、创造美。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快乐的童年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智慧、意志、品格、审美都在这个阶段树立。

       现在很多人都将自己的成长和心理上的问题归结于原生家庭。作为家长与其在焦虑“双减”政策减掉了什么,不如反思一下你是否真的了解你的孩子的内心,什么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他们是在为家长读书,还是为自己读书。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你在要求孩子认真学习的时候,是否在刷手机;你要求孩子成为一个文雅懂事的人的时候,是否自己举止粗俗、语言低俗。看看从事心理咨询三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十三中教育集团的名校长谢联平的《你在为谁读书》,或许你能从30多个故事中发现自己孩子的影子。

 

       在许多家长竭力满足孩子所有物质需求的时候,殊不知,悄然间培养了一批只知索取、不懂分享与感恩的少年。他们视父母的付出为理所当然;他们遇到瓶颈就轻言放弃;他们不善合作,难以融入团体……自闭、啃老、沉迷虚拟世界等新兴问题层出不穷。当我们聚焦在孩子语数英科的成绩时,生活和生存的能力是经常被忽视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成绩一流,却是生活小白呢?是孩子不愿意干?当然不是,恰恰是不少家长觉得孩子干家务是不务“正业”,这点时间不如去做几道数学题,背几个英语单词…… 如何让孩子心理健康、精神富足、能力均衡?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必不可少,当他们亲自去体验和感受生活的时候,方能懂得珍惜和感恩。

       孩子学校每月有一次的“无作业日”,孩子们都十分期盼着一天,甚至希望它不是一月一次而是一周一次。没有书面作业,但是会有一张家务清单。低年级的会被要求做简单家务:比如洗袜子、整理学习桌、学会用吸尘器、电饭煲等等,高年级则是学会做几道菜、包饺子之类。多次实践,我发现不是女儿干不好家务,而是我自己太焦虑,只要讲清楚步骤和方法给她充分的时间,孩子能完成的非常棒!她自己还特别享受这个过程,很有成就感。

       如今“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然成了过去式,分配生的比例也会逐年提升,家长们也需要通过学习去刷新那些固有的执念,回归教育的本质,做智慧家长。不妨抽空放下手机读一读金国英老师的《解码叛逆期父母如何陪伴》用“心”关爱孩子的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双减”政策不会给孩子的生活减去什么,而是会给他自身以及家庭生活增添色彩和欢乐!

 


浏览量: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