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浙江经验

发布时间:2022-09-08

刘力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省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分会会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21世纪初新课改唯一推出的一门新课程,在浙江大地经过20年广泛深入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新样态,取得了具有浙江特色且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

       成功经验之一:找准行动路径,与课改同行,把探索当作过程,从广度和深度的结合上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和教研做在浙江大地上。从学校、县(市、区)到全省,整体推进,协同研究,成效显著,硕果累累,涌现出不少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中产生了浙江品牌影响力,得到充分肯定。

       成功经验之二:注重理论引领,以研促学,直面关键问题解决。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中,浙江一手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抓好理念宣传,一手把问题当作朋友,为破解教学和教研中碰到的关键问题,抓好以研促学,注重改革与新思维,倡导“转化性学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

       成功经验之三:理清设计思路,深度再构。重点做好自上而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顶层设计,同时又自下而上加强实践操作层面的探索,力求每位教师都是变革的动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和课程智慧。实践证明,只有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才能被有效推动。

       成功经验之四:增强群体协作,实践创新。作为一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合力攻关……浙江省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中,形成了多样化的教研共同体。这些共同体本着共建共享的理念,群策群力,通过研学而理解,通过合作而攻关,通过实践而创新,才有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浙江成果!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下课题:

       第一,“双减”新政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长点和新的亮点是什么?会有怎样的拓展空间和形式?应如何通过各学科课程的跨学科综合化教学和实践性作业加以有机整合,以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最理想的是,要有足够的真正意义上的“广博而非专任”的全科教师。然而,这可遇不可求。目前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由具有某一专业背景的专任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第二种是由相关教师跨学科协同。专任教师的专业,深度有余而广度不足,难以保证与其专业领域不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至于跨学科协同,如果缺乏制度设计,是难以常态化实施的。无论实践中采用哪一种做法,教师培训和相应的教学研究,都存在很大挑战。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具有三个特点,即经验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其与传统的分科课程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许多传统的学科有自身独特的课程逻辑和课程框架,如何设计一个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的课程框架?我们对此的研究还在“初级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安排还缺乏独特的课程逻辑和顺序。

       第四,如何处理好活动的实践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防止活动本身成为目的?怎样让学生通过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使其既有“意义建构”又有“概念建构”?还要特别注意,不要只关心学生在活动中技能的掌握,还要关心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精神层面的发展。

       第五,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和环境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千万不能“去学科化”,它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整合)教材”,也就是既要“用好学科教材”又要“用活实践教材”。把握好教材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环境安排也是比较困难的问题,特别是为便于活动安排和组织教学,所利用开发的课程资源最好“在地化”。但不同学校的周边课程资源有局限,说是“特色”,其实单一课程资源会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完整开展。因此,不能只从“地理”意义上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对此,我们是否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加以解决?

       第六,同分科课程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常需要整块时间,且教学时间还要有弹性,课表也不能过于机械和严格。因此,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率,也是一大难题。

       以上问题,也是课题,需要教研员与教师们的努力,更需要各方的专业支持。不忘课改初心,牢记教研使命,破解关键问题,深化创新探索,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浏览量:114